当时共我赏花人——子恺画人生之四

当时共我赏花人——子恺画人生之四

freda 当时共我赏花人

前日翻看facebook上的友人相册,竟然发现一张几年前在英国某小镇的照片,那是BFI(Brunel Friends International)搞活动,邀一帮国际学生去周边的小镇游玩,中间休憩时候拍的——我实在想不起是哪个英格兰小镇了。这照片和丰子恺的画有神通的地方,“当时共我赏花人,检点如今无一半”,取意自晏殊的词《玉楼春》:
晏殊《玉楼春》
池塘水绿风微暖,记得玉真初见面,重头歌韵响铮琮,入破舞腰红乱旋。
玉钩阑下香阶畔,醉后不知斜日晚,当时共我赏花人,检点如今无一半。

BBC的FOLLOW ME

BBC的FOLLOW ME

FOLLOW ME

最初学习英语,是哥哥看电视上的教学片,我在旁边瞎看。CCTV在八十年代早期曾经播放过BBC的一个英语学习系列——FOLLOW ME。片头开始的音乐轻快有力,画面是从西斯罗机场搭乘出租车,穿过一个标有“Welcome to Britain”广告的隧道,接着主持人从地铁口快步走上,略微一扭头,作出“Follow Me(跟着我)”的动作,最后是伦敦塔桥的远景。Francis Matthews是这部英语教学片的主持人,六月份的时候,看BBC的新闻,提到斯人已去,这才又想起FOLLOW ME教学片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天朝的外文书店都有个内部交流区,明确禁止外国人和港澳人进入的,在那里,哥哥曾经买到过FOLLOW ME的影印版,这本书早已经不知所踪,好像是香港的版本,因为里边中文都是繁体字,看得出原版书是彩色印刷的,而翻印的影印版就差点意思了。我上了中学之后,也经常逛这个内部交流区,好像售货员阿姨是要看学生证之后才允许进入的,到了后来,只要不是外国人面孔就可进入。可我更小的时候记得也进去过,莫非是和哥哥一同进去,而售货员阿姨只查哥哥的证件,却把我当作小屁孩就放过了么?内部交流区有意思的书多多,大部分我当时都不明白,最爱看的就是词典区,这里也是种类最多的,有各种各样的词典,其中牛津词典和朗曼词典是我最初的英文读物。那种英汉双解的词典,上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同宿舍的两个哥们还在学校教材部买到过,记得很清楚,他们是花15元买的。

在电视和广播上学英语,是个很好的办法,可惜现在的广播电台和电视台都放弃了这一节目种类了。还是回到CCTV播放FOLLOW ME的年代,那时候中央电视台只有一个频道,每个周日下午有一个小时的英语学习节目,一般是播放半部纪录片,两个星期播放完毕。——估计和内部交流一样,也是没有版权的,——现在还记得看过一部讲玛雅文化的片子,我根本看不懂,是哥哥给我讲个大概,而估计他当时的水平也有限,不过给我讲讲是绰绰有余了。

算是纪念Francis Matthews先生吧。

网络上有FOLLOW ME的视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NjI4MTQxOTQ0.html

器物之美——DIY万用表

器物之美——DIY万用表
上个月在广播论坛购得一件旧货,150元,是1968年清华一位沈姓高人自制的万用表,算是个文物了,据上家“且行且看”说,他是前些年在旧货市场收来的。这东西至今都已经接近五十年了,如果五道口技校打算搞博物馆的话,倒是可以捐赠的。

IMG_0076

小箱子做得比较精致,附带一副表笔,摆上一颗五号电池做对比,就可以看出其尺寸了。

IMG_0077
打开箱盖,可以看到箱盖内部贴有线路图。

IMG_0078
万用表正面图,“清华”二字历然在目。

IMG_0079
全景图,可以看出制作者相当巧妙,盖子设计的是可以拆装的,便于保护,便于使用。

IMG_0080
表头,貌似这个表头也是DIY的。

IMG_0083
仔细看,“清华”、“沈”、“68.1”相当清晰。

IMG_0084
上盖内部,有详细的线路图。

IMG_0086
好吧,实际测量一下这节新的五号电池的电压。

IMG_0092
电压是1.57V,相当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