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随记之二十一——镜中的苏联好大狂

读书随记之二十一——镜中的苏联好大狂

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给出了所有第二次浪潮国家的六条原则,它是在不同程度上所在国家所实施的“纲领”,这六个原则分别是:标准化、专业化、同步化、集中化、好大狂、集权化。托夫勒分别讨论了这些原则在工业社会的两翼——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应用。例如,自大狂在社会主义,也就是在苏联经济活动中的情况是这样的:

“……就是在苏联经济活动中,尽可能把企业合并成为极少数的最大企业。斯大林更是粗暴地强迫推行大规模工业化,建立新的大工程。像在马格尼戈尔斯克的钢铁联合工厂,其他在扎波罗热,在巴尔喀什的炼铜企业,在哈尔科夫和斯大林格勒的拖拉机厂。斯大林甚至查问一个美国的企业设备有多么大的规模,于是下令建设一个比它更大的企业。

“赫尔曼博士在《苏联经济的好大狂》一文中写道:“在苏联一些地方上的官员,实际上总是争先恐后地争取‘世界上最大的工程’。”1938年,共产党曾经发出警告,反对“自大狂”,但收效甚微。甚至今天的苏联和东欧共产党的头头们,也是赫尔曼博士称作“好大狂”的牺牲品。

“这些好大狂都是来自第二次浪潮对于“效率”的狭隘观念。但是工业化的好大狂并不限于工厂企业的建设规模。它集中反映在国民生产总值(GDP)上。它是用不同的数据综合统计的方式,反映产品和服务价值,作为衡量经济的“尺度”。第二次浪潮经济学家这种统计方式有许多不足之处。但从国民生产总值的观点出发,不论产品采取什么形式,是粮食还是教育卫生,还是军火,都无关紧要。雇佣一批人盖房子或拆房子,都增长了总产值。还有,国民生产总值只衡量市场或交换的活动,而忽视了以无酬生产为基础的一个重要经济部门,例如生儿养女和家务劳动。

“尽管有这些缺点,第二次浪潮各国政府仍然盲目地不惜一切代价,增加国民生产总值,极度的“增产”,甚至不顾破坏生态和社会的危险。好大狂在工业化精神中如此根深蒂固,看来是不可理喻的。好大狂与标准化,专业化和其他的原则,成了工业化基本原则。”

托夫勒在1980年出版了《第三次浪潮》一书,兲朝的译本是在1983年出版的。不得不说,托夫勒是个预言家,兲朝这三十年对GDP好大狂的痴迷,对环境的破坏,对社会的撕裂,无一不被言中。可托夫勒当年分析的并不是这老大王朝,而是苏联,这样洞穿未来的睿智,就更上了一层。苏联真是兲朝的一面镜子,值得好好分析,即便是为了个体在覆巢之下的完卵求生需求,也有必要把托夫勒的书好好阅读一遍。

Leav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