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之声——Angel Radio

天使之声——Angel Radio

    上周偶然发现了个小电台——天使之声(Angel Radio,FM101.1),这个广播电台是英国Havant地区的一个社区广播电台,Harvant离我现在居住的Portsmouth不远,门前就有一趟巴士往来。按照英国的广播条例,社区广播电台的覆盖范围都很小,也就是五公里方圆,并且有独特的节目和受众。例如这个电台主要播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流行歌曲,所以听众应该是现在五六十岁的人了,它有一条呼号,Angel Radio serves the young in heart。

    最早在1993年,天使之声还仅仅在每个星期天播送三小时的节目,纯粹的地下电台,在草创阶段,官方和警察经常光顾这家地下电台,查抄没收设备和唱片,当然广播电台最后还是存活下来了,否则我也无法收听得到。天使之声的网站上有网络广播链接:http://angelradio.moonfruit.com。

    断断续续听了几天,不是我喜好的,也不讨厌,因为它播放的音乐大多节奏舒缓不张扬,不似现在的流行音乐有过于强烈的节奏。说是天使之声不是很确切,不如叫时光之音比较合适。

    “时光之音”这个词不错,不知道以后的中国会不会有类似的社区电台,例如专门播放八九十年代的歌曲的小众广播电台。再早的年代就算了,革命的气氛太浓厚,人的气息不够,不是很好。这个主意应该不错。

七十年前的广播节目

七十年前的广播节目

    近日终于下载得到《今虞琴刊》,这是民国二十六年五月今虞琴社编印的——一九三七,山河破碎的年代,因而这册刊物是今虞琴社的第一期社刊,也是最后一刊。在“论说”部分,有一篇,彭祉卿作的“从现代音乐上论琴”,三四千字的文章,小标题注明,是“今虞琴社在中央广播电台演讲稿,原题“古琴概说””。很明显,这是篇普及古琴知识的文章/节目。

    这篇小文吸引人,有两处立意,第一是广播节目,其次是古琴。这两点我都有点兴趣。文章开篇缘起讲到广播节目的状况:

中國古樂向分八音——金、石、絲、竹、匏、土、革、木。絲音一類,祗有琴和瑟兩種,瑟是在中古時代,已漸漸的失傳了;惟有琴直到現在,還是有人去彈牠,不過流傳不廣,所以有多許人,祗是在書本上看到琴的故事,終其身沒有和琴見過面,自然更談不到欣賞牠了。現在中央廣播電台,爲發揚吾國古樂起見,常常播送古琴,一般聼衆大概都早已聽到,大家對于牠感覺怎樣,我們暫且不管。這裏先將牠所以不受淘汰的理由,以及不能普及的緣故,聊表一二,使大家知道一個大概。

    七十年前的广播电台会制作这样的节目,令人惊异。当然,不能盲目拔高先人而贬抑当下,可那个时候的电台,似有着更多教育大众的使命感,做节目目的之一是弘扬传播吾国的文化,不知道中央广播电台那时候其他的节目如何,可至少能从彭祉卿的这个节目得到此一结论。

    虽然七十年前今虞琴社就在利用电台普及古琴知识,可大环境几度改元之后,不断归零,他们的努力在现今似乎并没有留下任何影响,现在弹古琴的人不少,却仍然是小小众的爱好。另外一方面来讲,广播电台方面,在收听率和效益操控之下,媚俗成为电台的职业取向,倘若做出这样的节目,肯定无法存活。或者说得更直白点,现在的电台就是想办法挖钱,所以呢,现在的中文节目基本上无法入耳。——有点说歪了~

    现在还在漂荡,等略微安定的时候,——想必也不会太久了。——把这《今虞琴刊》打印装订,做成一册,也是件很有意思的手工。

李公佐

李公佐

    “唐宋传奇集”中有四篇李公佐的作品,从中也可以大概了解李公佐这个人,在传奇中他总是以叙述者的角色出现,自称陇西李公佐,这个陇西大概就是籍贯或郡望,好像写“柳毅传“的李朝威也出自陇西。李公佐做过一些幕僚一类的活计,这样他有机会四处游走大唐,搜集奇怪的故事写下来。可以设想一下,古人是没有电的,这样现今我们的各种夜间娱乐活动绝大多数都是不存在的,唯一不变的也许就是饮茶聊天。一天的劳作或者是旅途之后,朋友们聚在一起,聊聊奇闻轶事。“古岳渎经”中有这么一段描写:“泊舟古岸,淹留佛寺,江空月浮,征异话奇”,另外还有一段:“(某,某,某,某),皆同馆之,环炉会语,终夕焉”。这样的场景,这样的生活,现在看来,该是多么惬意快活啊,比看电视上网强太多了。

    陇西李公佐和太原白行简关系很好,贞观年间有一次,这两个人聊了一通妇人操烈之品格,白行简讲了李娃的事迹,李公佐“拊掌竦听”,然后建议白行简写下来,这就成了“李娃传”。——“……,公佐拊掌竦听,命予为传。乃握管濡翰,疏而存之。”这个场景也是很令人羡慕的——李公佐:“这么妙的故事,为啥不写下来呢?”白行简:“对啊,就这么着吧。”于是研墨舔笔,大概写了写,就写了一篇(流传后世)的传奇。

    现在用笔写字的机会少,更别说提笔写文章了,键盘虽好,可以反复推敲修改而不露痕迹,省却了打腹稿的步骤,可同时也省去了对脑筋的锻炼,再加上互联网代替部分记忆,古人那样一蹴而就写文章的趣味就更加难以体会了。

    唐朝的事情都有点诡谲飘逸,和我们的时代完全不同,毕竟那是另外一个千年。

不丹的实验

不丹的实验

Bhutan’s Enlightened Experiment,国家地理杂志,2008年03月号

   最新的一期国家地理杂志介绍了不丹,不丹的国王很有点胆量,为了国民子孙的万代福祉,搞了一项的社会实验,他提出了“国民幸福增长”的概念,具体化为四点:可持续的发展,环境保护,文化保存,好的政府。这可不是最近才有的治国口号,而是三十多年前就开始实施的政策,有了生发生长,现在以经快到收获的时节了。文中介绍说在不丹要玩背包旅行的话,需要每人每天缴税240美元,这可不得了,背包客都是口袋当当响数硬币过活的人,240美元岂不要了命去。没了大量的游客,自然环境肯定能够保护得好,不以生利为目的的文化保存,也更加原汁原味,起码不会专门为了糊弄外人搞的假文物。

   现代化的进程似乎就会带来犯罪,接触到的世界太花花,由欲生嗔,再怨再怒。不丹的实验也证明了这一点,罪案率的上升是明显的,不过看文中介绍,比起外部的世界还是清静很多。

   国王要放弃王权,改为民主共和,怎么说来着,立地成佛,这简直是天方夜谭,可是不丹就正在进行这样的实验。

   这国家地理杂志很好,有科学,有历史,有文化,还有当下的社会观察。

豺狼末日——The Day of the Jackal

豺狼末日——The Day of the Jackal

The Day of the Jackal, Frederick Forsyth,小说(Arrow Books, 1995),电影(1973)

    最近终于把这部电影用点骡给弄下来了,小说以前就看过了,很好看。看过了电影,两相对比,感觉还是小说更加丰富一点,有些情节的细部,不是通过电影能够交代清楚的。毕竟这还是一本正统的小说,它的创作动机不是为了日后拍电影。

    当然,电影也是好电影,豺狼暗杀戴高乐是旧时代的暗杀,精巧设计各种步骤,做足事前的研究工作,一点一点去实施,没有满目的血肉横飞。现在世界上流行的自杀炸弹还有定点清除和这样的高智商的暗杀相比,就太粗糙了,例如去年底在巴基斯坦的暗杀事件。

    电影中有唐宁街十号的镜头,只有门前一个警卫,而外边就是街道,行人似可以穿行,想必是1970年代的模样,这和我去年在伦敦看到的唐宁街已经大大不同,世界的确因为恐怖分子的努力而改变了。

    据说当年暗杀以色列总理拉宾的杀手,就是受Frederick Forsyth的这本小说启发,而小布什曾经在格鲁吉亚遇到的那次炸弹惊魂,那个当事人也是这本小说的拥趸。

    这部小说不说是间谍侦探小说的开山之作,也能算是里程碑式的作品,难怪得到爱德加(艾伦坡)奖,后来Tom Clancy的Jack Ryan系列,走的是同一个路数,只不过当读者对普通的枪械疲劳之后,就只能选择核潜艇、核子武器这些更能让人悚然的东西。这个转变如果拿捏不好,丢弃了智力的较量,一味打打杀杀,就变成了好莱坞的战争大片。

    很有必要再读一遍这部小说,正好手边就有这么一册,以现在我对英语言的掌握,肯定能发掘更多的阅读乐趣。:)